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教育  > 正文

破解走班制教学管理难题 挖掘不同主体内在潜力

日期:2022-03-25 14:54:45 来源:中国教育报

走班制教学是当前新高考政策背景下的必然产物,也是尊重学生选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要求。走班制教学的灵活性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当学生在变、教室在变、教师也在变时,如何让教师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现状,如何促进学生之间积极而有深度的交流,如何发挥班级的育人功能、让学生找到集体归属感……归根到底,如何在变动的班级中做好有序的班级管理,这是解决走班制教学实践中各种具体问题的关键。

从班级授课制到走班制教学,看似只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但“牵一发而动全身”。笔者认为,要破解走班制教学中的班级管理难题,绝非学校中某人或某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而是要充分挖掘不同主体的内在潜力,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

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

首先,要建立学生自我管理团队,在教学班级内建立学习小组和班委会,在年级内建立年级组委会。学生自我管理团队,对内,要开展丰富而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加强学生间的交往互动和积极有效的相互影响,鼓励学习小组成为共同学习、相互帮助的学习型组织;对外,团队要成为交流“使者”,既要负责协助教师进行管理,将本班甚至本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又要就学生们提出的重要意见和建议与教师进行沟通协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又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深度交流。其次,要加强学生之间的“横纵交流”。横向上,同年级各教学班班委会成员可以定期交流各班情况、各自的管理经验和学习心得;纵向上,充分发挥学长的作用,高年级学长不仅可以协助教师管理班级,还应适时地与低年级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有益经验。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学习,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明确教师的职责边界,促进教师内部的合作

对大多数学校而言,“行政班+教学班”仍是主要的走班模式,因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仍是育人主体,但他们所担负的职责与以往相比有所不同。因此,学校首先要明确每位教师在走班制教学中的管理职责,培养教师“一岗双责”的意识:既要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又要承担对自己课堂中学生的管理职责。比如北京景山学校明确提出,班主任不仅要抓好行政班的各项管理工作,还要把管理延伸到自己班级学生所在的教学班中,加强和教学班任课教师的联系和沟通,及时解决走班教学时发生的问题;走班学科教师全面负责教学班的管理工作,要加强学生本课堂的考勤、纪律、卫生等管理,并及时与行政班班主任沟通交流,防止出现学生管理上的空当,实现无缝隙化管理。其次,学校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内部的真实有效交流。既要有同年级内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确保团队中每位教师能够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现状,并能基于学生的特点与问题,共同商讨教育策略,又要有不同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的纵向交流,相互分享在走班制管理中的经验,针对面临的共同问题深入研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强化制度建设和资源整合,促进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支持

走班制中的班级管理看似是个微观问题,但绝不是仅靠某个或某些教师能解决的,学校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资源整合,才能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首先,学校各部门要围绕走班制中的班级管理问题,协同推进,健全相应制度。教学管理部门要建立走班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常规管理制度、作业制度、答疑制度等;学生管理部门要完善相应的学生活动、学生组织制度;教师管理部门要丰富以班级管理为主题的教研和培训制度;总务部门要完善用以开展活动、定期交流研讨的教室、会议室管理制度等,不同部门应相互协调。其次,学校要从整体上重视资源整合。既要充分挖掘已有资源的使用空间,比如配置供学生、教师交流的会议室,又要不断引进新的资源,尤其是对班级管理中的信息技术支持等,还要优化相关人员配备,做到人尽其才。

(作者单位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

标签: 破解走班制教学 管理难题 挖掘不同主体 内在潜力

推荐